2015-1-22
- 什么是苦夏? 苦夏——专业术语称“疰夏”或“注夏”,是夏季所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以全身乏困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或便秘或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患苦夏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苦夏,夏食,食疗,疗方,方单,单方,方验
2015-1-22
- 连日高温,很多人中暑、感冒发烧、肠道不好、吃饭不香、皮肤过敏、睡眠质量下降…… 中医院门诊上我们也了解到,三伏天是心脏病,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夏天中医究竟能帮助我们什么,如何防治夏季高发病,我们邀请中医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防治,治夏,夏季,季高,高发,发病,病中,中医,医支,支支
2015-1-22
- 夏季最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三伏天喝五花茶、清补凉水清热解毒祛湿。广东省中医院传统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韦芳宁博士提醒大家,在祛暑清热的同时,不过一定要注意扶阳。 三伏是全年气候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祛暑,暑清,清热,热的,的同,同时,时要,要注,注意,意扶
2015-1-22
-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入秋之时,“秋老虎”颇凶。“秋老虎”何以有恃无恐?原来是伏天里的暑热在助纣为虐,使“秋老虎”得以仗势欺人,横行一时。降伏“秋老虎”,可采取以下几法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降伏,伏“,“秋,秋老,老虎,虎”,”以,以下,下几
2015-1-22
- 天气转凉,暑气消散,这时人会感到倦怠乏力,这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过渡生理现象。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睡眠少、胃纳差、体力消耗大,高温还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支出加大,这时人体会欠下一大笔“债”。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对待,待秋,秋乏,乏解,解秋
2015-1-22
- 春嘘明目本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肾水得平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身丹。 “嘘、呵、呬、吹、嘻、呼”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通过六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我国,国古,古代,代流,流传,传下,下来,来的,的六,六字,字诀,诀养,养生
2015-1-22
- 中医认为人体的组成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以及经络、气血的纵横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皮肤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尤其与肺的关系甚为密切。 “肺主皮毛”。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肺,肺主,主皮,皮毛,毛”,”善,善用,用润,润肺,肺的,的中
2015-1-22
- 通常,身子骨硬朗代表着一个人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困扰着人们。对于骨骼的养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纠正养骨的误区。不少人认为,养骨就是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对骨,骨骼,骼的,的养
2015-1-22
- 夏秋之际多燥热,如何应战“燥热”,可以多掐掐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掐行间穴有清热降火、平肝熄风等功效,对于中暑、秋季“焚风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夏秋,秋多,多燥,燥热,热掐,掐掐,掐行,行间
2015-1-22
-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充足的睡眠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睡眠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药补,补不,不如,如食,食补,补食,食补,补不,不如,如觉
2015-1-22
- 秋天,干燥的天气使得我们皮肤的水分悄无声息地消失,面部、颈部、四肢变得干燥紧绷,让人很不舒服。对此,专家建议,用热毛巾敷敷脸。先把脸洗净,再将一条毛巾折成条状,浸在37—39摄氏度的热水中一两分钟,捞出挤于多余的水,再敷在脸上或脖子上。如果这期间毛巾冷却了,可用热水浸湿再敷。这样做可让脸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秋冬,冬养,养生,生热,热巾,巾敷
2015-1-22
- 2011年9月5日,江苏省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评为世界第六大长寿之乡。据统计,如皋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265人,作为百岁老人预备军的9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远远高于37年来一直以来位居“日本长寿第一”的日本冲绳。近日,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复旦大学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长寿,寿之,之乡,乡不,不老,老有
2015-1-22
- 秋冬季节,很多人都出现咽舌干燥、心烦失眠、牙龈红肿等现象。用麦冬、芦根二味开水冲泡饮用,可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作用。方法:每次可取鲜芦根30克(干品用 15克),麦冬15克,头道冲人沸水,加盖焖 10分钟即可饮用,其后可加开水频频代茶饮。此茶能生津清热、养阴润燥,对口干舌燥、心烦不眠、便秘、胃热呕吐、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麦冬,冬芦,芦根,根水,水治,治口,口干,干舌
2015-1-22
- 气功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各种病痛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气功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的唐尧时代,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洪水泛滥成灾,历时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气功,功是,是一,一门,门独,独特,特的,的自,自我,我身,身心,心锻,锻炼,炼的,的方
2015-1-22
- 喝 粥 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症。 核桃粥 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加白糖适量,加水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作用。 吃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初秋,秋防,防燥,燥喝,喝粥,粥吃,吃羹,羹常,常笑,笑润
2015-1-22
- 紧跟在立秋后面的节气是处暑。今年处暑在8月23日。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十二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ldqu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如何,何“,“养,养”,”掉,掉燥,燥气,气呢
2015-1-22
-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除去须根的干燥根茎。本品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主治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胃下垂、胃轻瘫,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入煎剂常用量每天3~9克。本品对于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生升,升麻,麻蜜,蜜炙,炙升
2015-1-22
- 舅舅年轻时上过山、下过乡,还当过矿工。或许是年轻时身体欠账太多,才耳顺之年身体就十分虚弱,隔三岔五生病。 为了强身健体,抵御病痛,舅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易筋经。 由于舅舅年龄偏大,体质较弱,且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起初练习的时候,由于没掌握技术要领,动作走形,往往练习十几分钟便累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强身,身健,健体,体抵,抵御,御病,病痛,痛练,练习,习易,易筋
2015-1-22
- 肺乃清虚之体,性喜清肃而其气主降。自然界中,秋季气候清肃,天高气爽,空气明润。肺气与秋气相通应,秋季养肺最当时。 润燥养肺四要穴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女性朋友的阴津常亏,再加上秋天气候多变、日夜温差比较大。一旦起居不慎或体质虚弱,最容易导致燥邪乘虚侵入而发病。 中医学里将秋燥分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润燥,燥养,养肺,肺四,四要
2015-1-22
- 中医足浴疗法对于一些疾病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腰痛、腿膝无力。处方:肉桂、葱头各50克,吴茱萸100克,生姜150克,花椒80克。用法:用纱布将药裹好水煮10 分钟,待水温下降至40℃,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钟,每日1次。 2.失眠。处方:吴茱萸40克,白米醋适量。用法:用吴茱萸煎汁,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中医,医足,足浴,浴疗
共
200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