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此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添加到百度搜藏添加到百度搜藏
 试试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类旅游
 初夏来临 保健养生的方法
 夏天将至 注四调养
 朔日防病与养生
 立夏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饭后要做的养生三件事
 自律养形无伤身心
 养生 步是要心志安闲
 茶既是饮料 防病健身药食一体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夏季养生之道

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时间:2015-1-22来源:不详 点击数:

中国是一个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无疑是“和”这一民族气质在文化方面诠释的经典。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一切生物与自然界关系的精辟总结。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生命。

其次是人与人之和。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和为贵”思想,实际上首先阐述的是一种文化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要和其他人相处共事,与他人和睦友好地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让心态处于轻松自如之中,有利于人体的内分泌,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人际关系恶劣,长期处于紧张、激动、委屈、忧伤的不良情绪之中,那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再次是身心之和。医学专家指出,没有身心的高度和谐统一,人就得不到真正的健康,所以,增进心理健康,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心理的高度平衡,这是十分必要的。

近而是内脏之和。即气血和、阴阳和、五行和。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只有五脏六腑和者,才会精神振奋,健康长寿。

是饮食之和。做到膳食平衡,保持摄取与消耗相平衡。所谓营养平衡,是指既全面摄取人体所需各种营养要素,又要保持各种营养要素所占的比例。

《吕氏春秋》说“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何谓“本”?就是《*帝内经》总结出的“阴平阳秘”,“气血正平”,“精神内守”,“正气存内”。憨吃、憨睡、憨乐,这是我的养生箴言。(张正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