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
- 小满,寓意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从气候特征来看,从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逐渐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入夏之后,天气多变,一会晴一会雨,所以市民平时要带把伞, 是晴雨伞,既能遮阳又能挡雨。除此之外,小满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小满,满节,节气,气除,除“,“湿,湿”
2015-1-22
- 临证处方,主方的选择至关重要。考试时,我们对方与方的鉴别烂熟笔下。但要真正明白,还需临证体会。 病案一:李某,女,56岁,2012年9月14日就诊。 近一周来头蒙,失眠,汗多,晨起手麻。咽干、咽痛,痰多,喜饮水。餐后觉胃酸,大便干,3~4日1行。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缓。辨为湿热证,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湿热,热临,临证,证处
2015-1-22
-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许多人越来越食欲不振。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韩祖成教授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之时,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体能消耗自然也增加,会出现失眠,脾胃不适,心火过旺等状况,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感觉疲劳乏力。 ●睡眠紊乱 中医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长夏,夏主,主脾,脾土,土湿,湿热,热是,是当,当令,令之
2015-1-22
- 俗话说,“寒从脚起”。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你或许会愿意惬意地在家用热水泡个脚;而在炎炎夏日,你或许就没有闲情逸致泡脚了。然而,中医认为“夏天泡脚,暑湿可祛”。 因为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让人出现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如果用温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中医,医认,认为,为“,“夏,夏天,天泡,泡脚,脚,,,暑,暑湿,湿可,可祛
2015-1-22
- 芒种的由来 今年6月5日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6月5日为芒种。俗话说“芒种火烧天,夏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夏至,至雨,雨绵,绵绵,绵需,需祛,祛暑
2015-1-22
- 中医认为,季候的变化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如果在夏天没有做好防暑工作,让暑湿潜伏在体内,到了凉爽的秋天就容易发高烧。 春天“伤风” 夏天腹泻 《伤寒杂病论》中说:“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意思是春天如果感染了风邪,留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夏天,天防,防暑,暑不,不让,让暑,暑湿,湿潜,潜伏,伏在,在体
2015-1-22
- 时值盛夏,已进入雷雨季节,经常是雷声响彻,大雨倾盆,而且大到暴雨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伴随降雨的同时,常常会出现气温下降,弄的人们应接不暇。此时,若不注意防护,疾病便会缠绕上身,以致损害健康。那么,在此时节,人们的养生须注意以下三防。 防伤湿 外出时要带好雨具,包括雨衣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盛夏,夏养,养生,生防,防伤,伤湿,湿防,防寒
2015-1-22
- 昨日,我们正式进入大暑节气。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容易被暑、湿、邪所侵,因此,饮食上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 山药薏米粥 补脾利湿 &nbs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大暑,暑节,节气,气补,补脾,脾利
2015-1-22
- 温水泡脚祛暑湿:夏季暑湿气重,湿气阻滞在脾胃,容易让人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坚持用温水泡脚,可以祛暑湿。 喝姜汤防空调病: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时,也易患上空调病。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吃辣,辣除,除湿,湿气,气泡,泡脚,脚祛,祛暑
2015-1-22
- 入伏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遭受暑湿的折磨。不少人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等。中医专家指出,从养生角度讲,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 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53岁的陈先生就是因为暑湿而患有严重颈腰椎病。近日办公室空调一开,陈先生就感觉
- 分类: 中医养生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暑湿,湿的,的折,折磨,磨用,用中,中医,医熨,熨烙,烙疗
2015-1-22
- 长夏,最早出现在《*帝内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近代名医恽铁樵在《群经见智录》曰:“《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脏,其来源于天之四时。藏有五,而时仅四,故以六月为长夏,以配脾。” 中医认为,长夏为夏季后的一季,时值阴历六月,也就是阳历七、八月夏末秋初之时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长夏,夏养,养生,生祛,祛湿,湿养,养脾,脾胃,胃敲,敲后,后背,背揉,揉胸
2015-1-22
- 各地百年不遇的高温,让全国仍处于“高烤”模式,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近日除了常见的中暑、肠胃不适外,还有出现“热*”引起的皮肤局部片状鲜红色斑、水泡、痘痘横生的患者。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热,热毒,毒”,”引,引起,起皮,皮肤,肤病,病吃,吃清,清热,热利,利湿,湿食
2015-1-22
- 如果躲在空调房里的人们出现鼻塞、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等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空调病”。在中医看来,这是先受暑湿之邪侵袭,又感受寒邪,导致暑湿被寒邪遏制,中医常用名方“香薷饮”加减治疗。香薷饮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需、白扁豆、厚朴三味中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暑湿,湿被,被寒,寒邪,邪遏,遏制,制“,“香,香薷,薷饮,饮”,”加,加减,减治
2015-1-22
- 秋分节气之后,橘子大量上市,秋乏与秋燥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建议大家在办公桌上或者卧室里床榻边放一些橘子皮。它清新的气味,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神清气爽,也能清除污浊的空气,美化室内的环境。 从中医的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床边,边放,放橘,橘子,子皮,皮可,可以,以化,化湿,湿醒,醒脾,脾避,避秽,秽开
2015-1-22
- 上期《八桂医话》讲了如何辨别体内是否有湿气的方法,本期我们将说说祛除湿气的方法。 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
- 分类: 中医文化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祛除,除湿,湿气,气的,的方
2015-1-22
- 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中医认为,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湿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迁延难愈,如何知道自己体内
- 分类: 治疗过程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如何,何祛,祛除,除体,体内,内湿,湿气
2015-1-22
- 严冬已至,很多人把“冷”当成头号大敌,早早做好御寒准备。事实上,“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 中医认为,湿气是“万恶之邪”。这是因为,它从来不是某个季节、某种人的“专利
- 分类: 治疗过程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六淫,淫邪,邪气,气中,中杀,杀伤,伤力,力最,最强,强的,的是,是湿
2015-1-22
- “风药”的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但并未对此进行明晰界定,只是列举了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药物治疗脾胃病的应用。尽管风药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但笔者认为是指一类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多轻清上升,向外趋表,通过开启腠理而使风、火外越
- 分类: 治疗过程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风药,药宣,宣散,散可,可祛
2015-1-22
- 广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苏丽玲告诉记者:“与痰湿型体质不同,湿热型体质为实证,多受天气、环境以及摄入燥热的食物影响。因此,清热为调理该体质的首要任务。” 体质描述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
- 分类: 治疗过程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除湿,湿热,热要,要清,清热,热伏
2015-1-22
- 2月19日是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经330度。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
- 分类: 中医治疗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雨水,水节,节气,气养,养生,生吃,吃什,什么,么祛,祛湿
2015-1-22
- 从雨水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养生康复门诊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要记住: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防寒: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最容易出
- 分类: 中医治疗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养阳,阳“,“倒,倒春,春寒,寒”,”健,健脾,脾祛
2015-1-22
- 三国时,蜀汉刘备新丧,南方诸郡趁机叛乱。诸葛亮南征,驻*于苍梧郡,当时兵将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士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诸葛亮很焦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诸葛亮令*士一试,果然功效神奇,大部分将士痊愈。
- 分类: 中医治疗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自制,制祛,祛湿,湿龟,龟苓
2015-1-22
-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提醒人们时至暮春,初夏将至了。此时人们的养生也要适应暮春时节的气候特点。 防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原。暮春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风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
- 分类: 中医治疗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初夏,夏养,养生,生重,重精,精神,神调,调养,养食,食疗,疗祛,祛湿
2015-1-22
- 夏季雨水多,湿气重,湿邪易停驻在人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隐患。对付“湿病”,祛湿是关键。 第1招:喝碗薏米红豆汤 祛湿除了要少吃油腻、甜食、冷饮外,还可多吃点有祛湿效果的食物,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等。而薏米红豆汤是一个不错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夏季,季湿,湿气,气重,重“,“湿,湿病,病”,”祛,祛湿,湿是,是关
2015-1-22
- 脾虚痰湿盛 日久致肥胖 身材肥胖的人,有可能是痰湿所致,若要苗条健康,就要改善这种痰湿体质。 什么是痰湿呢?痰湿又是怎么来的呢?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输布全身。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当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什么,么是,是痰,痰湿,湿呢,呢?,?痰,痰湿,湿又,又是,是怎,怎么,么来,来的,的呢
2015-1-22
- 近来江南连绵阴雨,梅雨季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湿漉漉的雨天,还有让人喘不过来气的闷热。最近就有不少人为“湿热天如何祛湿、淋雨后喝杯姜茶管用吗、家里的被子发霉了,经常睡会生病吗?”等问题到医院咨询。北方天气也愈加湿热,不妨也借鉴一下南方“防梅&rdq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金涛,涛教,教授,授教,教大,大家,家如,如何,何“,“防,防梅,梅”,”祛
2015-1-22
- 夏季雨水较多,湿气偏盛,这时,人体往往出现头昏脑涨,四肢倦怠,胸中郁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等脾胃受损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炎热的夏季,人们总是感到闷热不去,身体不舒服的主因。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所以夏季防湿伤脾很重要。 为防外湿伤脾,人们应注意淋雨、涉水后要及时将身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夏季,季防,防湿,湿伤,伤脾,脾很,很重
2015-1-22
- 湿热敷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平时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得烫为原则,约 3~5分钟更换一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落枕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在患处,并配以颈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湿热,热敷,敷治,治疗,疗常,常见
2015-1-22
- 仝小林老师说,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同样也适合于人体。这就是中医取类比象的道理。 关于湿与热,他曾精辟概括:水,无热,即不化气亦不成湿。故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然热化气则水必耗,故治湿热,又理当关注伤阴。“水冻成冰,空气燥干;水凉成水,蒸发缓慢;水与热伍,湿热成焉。水源充足,湿热弥漫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仝小,小林,林治,治湿,湿热,热的,的病
2015-1-22
- 目前正是处暑时节,虽然暑气渐收,但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特别是在晴天的午后,其炎热程度并不亚于暑夏之季,故此人们常有“秋老虎,*如虎”的说法。针对这种夏天的“回光返照”,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继洪提醒,属湿热、阴虚体质的朋友会较难适应
- 分类: 中医诊断 来源: 原创 热门关键词: 阴虚,虚者,者慎,慎防,防秋,秋燥,燥湿,湿热,热者,者当,当避,避暑
共
31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
尾页 30篇文章/页 转到第
页